鞍山探索館|嚐咖啡。看採礦歷史
|蜜糖小姐有一次在網上發現在馬鞍山再深入的郊區,
有一間叫鞍山探索館的地方,
內裡還有一間Cafe,
今天就讓蛋黃醬先生帶同蜜糖小姐一起去影相打卡吧。
.
從港鐵馬鞍山站出口,
穿過新港城中心來到第四期地下鞍祿街,
穿過新港城中心來到第四期地下鞍祿街,
乘坐NR84號村巴就可到達,
不過村巴上寫明村民優先乘坐,
所以建議在非繁忙時間才選擇村巴,
若果在其他時間前往就需要乘的士。
車程約20分鐘,
總站下車就對了。
一下車就有清楚指示鞍山探索館的方向,
越過平安橋再走數十級石階就到了。
平安橋是礦工每天上班前的必經之路,寓意走過平安橋,在礦洞內就會平平安安。
平安橋是礦工每天上班前的必經之路,寓意走過平安橋,在礦洞內就會平平安安。
看到「恩光堂」就表示來到鞍山探索館了。
一踏入大門就見到一部手推車,
上面擺放著很多礦石,
蛋黃醬先生伸手拿起礦石,
發現原來是供拍照用的發泡膠礦石。
另一邊就擺放著真的礦石,
真的礦石當然只可遠觀不可褻玩。
但這裡也佈置成一個礦場的樣貌,
是一個很適合影相打卡的位置。
是一個很適合影相打卡的位置。
往上走幾級就來到一間很大的教堂,
仔細一看原來已經被改建做其他用途,
不過裡面似是在進行活動,
所以蛋黃醬先生和蜜糖小姐沒有進內,
選擇走到教堂另一邊。
這裡的鐵板也很有特色,
有不同的塗鴉,
感覺有點像台灣的倉庫藝術村。
教堂另一邊寫著「信義學校」,
看到介紹上寫著,
這裡以前是一間學校,
現在已經改建成宿舍,
讓宗教團體在這裡進行團拜等活動。
.
宿舍裡沒有人,
蛋黃醬先生和蜜糖小姐馬上進去參觀看看。
除了擺放著「碌架床」外,
這裡還保留了課室的特色,
有黑板,有當時的校歌,
黑板上還記載了裘老師當年在村校教育的感受。
參觀過後回到剛才的活動室,
原來活動室旁邊就是礦工Cafe,
蜜糖小姐也開始肚餓了,
就進去吃點東西吧。
這裡是一間很有特色的Cafe,
以礦場為主題,
整間Cafe營造出來的感覺都像是進入了礦場一樣。
這裡還擺放了以前礦場員工的名牌表,
後來才知道原來以前的礦工是用這樣的板記錄誰人進入了礦場,
進洞時翻翻牌子紅色面朝外,離開礦洞時再翻到綠色面。
礦洞內危險重重,萬一工人遇到意外時,透過名牌表就過可以知道誰人被困在礦洞裡。
這裡還有書藉講述以前礦工的生活,
以及這個礦村校舍活化的歷史。
外面天氣很熱,
蜜糖小姐點了一樽冷泡咖啡,
一邊吃著以前礦工充飢常吃的腐乳饅頭,
一邊閱讀著他們不為人知的故事,
細細體味昔日礦工日辛勞的生活,
彷彿能吃得出辛酸的味道。
還有很特別的礦石曲奇,
造型非常像礦石,
吃起上來也不錯,
很脆口。
看到可供遊人記錄心情的筆記本,
蜜糖小姐也按捺不住畫下眼前的食物,
用筆來記下感覺。
這裡也有真的礦石,
可用磁石吸附,
磁石還可以借給遊人去尋找礦石。
才發現原來礦場就在附近,
由於蛋黃醬先生和蜜糖小姐在看過書籍後對礦場十分有興趣,
所以問了職員大約方向後,
馬上起程去尋找礦洞。
在見到這個石壆後跨過石壆往下走,
就見到以前礦工搭建擺放礦石的石屋,
感覺礦洞已經不遠了。
終於找到了,
沒想到保存得這麼完整,
雖然礦洞已經被封住禁止進入,
但沒甚麼阻止得到好奇得像孩子一樣的蛋黃醬先生,
一於跳起朝礦洞內看看一探究竟。
真的是一條隧道的模樣,
而且傳來陣陣涼風,
彷似啟動了空調般,
其實是因為空氣經過礦洞穿過深山,
而出口空間較窄,
空氣都被冷卻了,
在走到一身汗後來這裡涼一涼真是舒暢。
現在探礦行業已經式微,
但難得有個地方,
記錄著礦場的歷史,
還能活化成現代化的Cafe,
感謝鞍山探索館的努力。
如何前往:
地址: 馬鞍山村35 號
公眾開放時間: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
從港鐵馬鞍山站出口,穿過新港城中心來到第四期地下鞍祿街,乘坐NR84號村巴就可到達